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假大户套取财政补贴 农地流转漏洞待堵
2013-6-17
     为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各级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土地流转的财政支持力度。然而,调研发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对农地大规模流转的财政支持中,滋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警惕。      在许多地方,政府制定财政扶持制度吸引涉农企业到农村流转土地。企业流转土地面积越大,得到的各种财政支持就越多。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往往片面追求土地流转规模,甚至虚报农地流转面积。比如,某大户实际只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上报面积却是6000亩;另一个公司实际流转面积仅为600亩,上报面积却是1200亩。      对于企业虚报土地流转面积、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跟企业合谋,共同作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也面临着来自上级的政绩考核压力,土地流转规模大,意味着在考核中占据优势。      调查还发现,有些地方政府提供的大量财政补贴并没有对接到那些真正从事种植的种粮大户手上,而是被一些所谓的“大户”攫取。仍以上述村为例,村支书先将全村土地集中流转到自己手里,农户跟村支书签订流转合同。村支书成了全村最大的土地流转者,自然也成为政府扶持政策的优先对接对象。      一方面,这些虚假的“大户”能够获得来自政府的直接补贴款,从他们手里流转土地的其他农户能否得到补贴,往往要视跟“大户”的关系如何而定;另一方面,“大户”还能获得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和农业机械配套项目。如此,这些居于分级承包体系顶端的所谓“大户”,攫取了大部分的财政补贴优惠,那些真正从事耕种的种粮大户,则难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农地流转“套补”,是科学发展“上下不平行”的典型体现,扭曲了政策本意,浪费了财政支出,还伤害了种粮人的种地热情。现行的农地大规模流转财政支持制度,亟待查缺补漏,升级完善,提升政策实施绩效。      首先,政府应明晰农业发展相关的考核,避免将土地流转规模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标准,以减轻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压力。其次,引导农地大规模流转朝理性、务实方向发展。对于流转成千上万亩面积土地的种粮大户,应该适当干预,尤其要禁止激进的、不切实际的土地大规模流转行为。再次,国家应加大土地流转面积核查力度,杜绝通过虚报土地流转面积套取补贴的现象,对那些虚报土地流转面积的农业大户和企业,要采取高强度的惩罚措施。此外,国家应该减少财政直接补贴数额,改为以间接补贴为主,比如提高种子补贴、农田水利设施补贴和农业机械补贴等的比例,以尽可能减少套取直补资金的现象。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