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棕榈酸或促进癌症转移? 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作出回应!
2021-11-19
    

油红是非多。最近棕榈油频上头条,不仅因为身价飞涨,还因为陷入一则吓人的负面传闻。


11月10日英国《卫报》(The Guardian) 报道称:"一项最新研究揭示棕榈油中常见的棕榈酸,或增加癌症扩散风险。"


 


随后,国内外多家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报道,经网络传播不断发酵,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大家担忧的是,经常吃炸鸡、薯条、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加工食品,那几乎不可避免会摄入棕榈油;究竟还能不能吃,会有安全风险吗?


11月11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MPOC立刻对《卫报》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应,称报道提到的研究有失偏颇,结论牵强。


 


这并不是MPOC第一次与《卫报》交锋。作为一家英国老牌媒体,《卫报》以关注绿色环保著称,长期追踪报道东南亚棕榈油产业扩张带来的毁林现象。


早在2007年,MPOC就曾对《卫报》一篇报道进行过回应,该报道抨击棕榈油成为破坏热带雨林的元凶,导致红毛猩猩等濒危动物面临栖地消失危机。MPOC则回应称马来西亚棕榈油行业正在努力进行可持续种植和生产。


 


巧合的是,有关棕榈油的负面报道被传播,正值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英国举行期间(11月1日-13日),“扭转毁林趋势”为重要议题之一,100多国承诺到2030年结束森林砍伐,12家全球大型农粮企业也联合承诺推出供应链共同行动方案。


究竟谁是谁非?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大都不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去辨别,也看不太懂学术文献,但大可不必被“最新研究”弄得无所适从,不停地怀疑“我是不是吃错了”。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天,都有无数篇科学论文发表,有许多个“最新发现”面世,媒体都热衷传播这些“最新发现”;甚至可能成为舆论大战中的“明枪暗箭“。


“最新研究”并不意味“正确结论”,要用来指南日常饮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下为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回应全文:



 

马来西亚棕榈油委员会(MPOC)对《卫报》2021年11月10日出版的题为“棕榈油中发现的脂肪酸与癌症扩散有关”文章报道的回应



脂肪酸在饮食中的存在是非常复杂。一种食物可能含有几种类型的脂肪(固体或液态,或两者兼有),而每种脂肪或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又各不相同,并且每种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分解也不同。在典型的日常饮食中,我们通常把脂肪作为一个整体来摄取,而不是组成脂肪的单个脂肪酸。因此,食用油脂里所有脂肪酸的影响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单一的脂肪酸。因此,从一种脂肪中挑出一种脂肪酸,并声称该单一物质单独导致或与癌症扩散有关,这毕竟有点牵强。


事实上,棕榈酸存在于许多脂肪来源中,如棕榈油、黄油、橄榄油、米糠油等。然而,本文提到了一项研究(Pascual et al.,2021)仅从棕榈油中提取棕榈酸。但是这项研究没有对来源于其他类型脂肪和油的棕榈酸在口腔癌和皮肤癌细胞中的转移进行任何比较分析。因此,这个研究对棕榈油(及其衍生物)以外的脂肪和油中的棕榈酸的致癌性存在漏洞。


平均来说,一个70公斤的人身上含有3.5公斤的棕榈酸。顾名思义,棕榈酸是棕榈油的主要成分(占总脂肪的44%)。但大量的棕榈酸也存在于肉类和乳制品(占总脂肪的50-60%),以及可可脂(26%)和橄榄油中(8-20%)。事实上,母乳中也含有20-25%的棕榈酸,而且它也是大多数哺乳动物乳汁(包括牛乳汁)中的主要基质脂肪酸(Carta et al.,2017)。尽管棕榈油中棕榈酸的含量相对较高,但如果日常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应摄入的60克总脂肪(占总能量摄入的30%),这意味着在一天结束时,从食物中吸收的棕榈酸是有限的。


棕榈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包括:

一、饱和脂肪:45%棕榈酸和5%硬脂酸

二、单不饱和脂肪酸:40%油酸

三、多不饱和脂肪:10%亚油酸和亚麻酸(Omega3和6)


其实在同一项研究里也提到除了棕榈酸之外,某些脂肪酸也可能导致癌症。根据这项研究,不同类型的肿瘤在转移过程中表现出特定的脂肪酸偏好。油酸–一种也存在于许多脂肪和油中的脂肪酸,虽然在口腔癌和皮肤癌的转移中显示出抑制特性,但在宫颈癌和胃癌的转移中显示出刺激特性。其实转移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而不仅仅是脂肪酸。原发性肿瘤转移性生长的原因是多因素的,有遗传影响和非遗传因素,包括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然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只叙述了棕榈油中的棕榈酸,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此外,参考该研究的方法来看,该高脂肪西方饮食中,42%的能量来自脂肪,且是来自于棕榈油和橄榄油。然而,该科研项目没有显示确切的使用量(剂量-反应关系),也没有将“低”和“中”脂肪饮食作为比较效果的变量。与任何研究一样,当使用的补充剂水平较高时,任何营养素都可能有毒或致癌。


因此,可以说,这项研究故意通过使用高脂肪饮食,以便提出一个偏颇的理由,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棕榈油。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