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籽油调节血脂作用效果明显
血脂异常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证实调脂药物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如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很多实验得出牡丹籽油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
牡丹籽油α—亚麻酸高达42%以上,在α—亚麻酸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机理中,除增加胆固醇排泄外,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也很重要。HMG-CoA是胆固醇合成的主要限速酶,α-亚麻酸抑制其活性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Tield等发现,摄入α—亚麻酸能使家兔肝HMG-CoA还原酶活性降低,同时使ACAT活性升高。α—亚麻酸对脂肪合成酶系的抑制和加强线粒体中的β-氧化,使甘油三酯的合成减少而消耗增加。α—亚麻酸在降低家兔血脂的同时无肝脏积累脂质的现象,而属于ω—6PUFA的亚油酸和γ—亚麻酸虽然也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其主要是促使脂质由血液向肝脏转移而降低血脂,导致脂肪肝。
据相关权威报道,牡丹籽油中ω—PUFA的不同类型而出现不同的降脂作用,EPA主要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起作用,DHA在降低胆固醇方面起作用,作为它们母体的α-亚麻酸在调节血脂时可以起到全面降脂、排脂的作用。
牡丹籽油预防梗塞作用明显
从发生机理来看,血栓主要有两种,一是脂质栓子,二是血液凝固。大多数的抗血栓药物只是对其中的某一因素产生作用,而牡丹籽油抗血栓作用则是完全的、全面的,安全而可靠的。
在超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通过对末梢血的观察,可以明显看到胆固醇的结晶和乳糜颗粒,有的患者还出现大块的斑块,这些胆固醇结晶和脂质斑块黏附在血管内壁,即可形成脂质血栓,高脂血症是形成脂质血栓的主要原因。游离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不能溶解在血液中,其在血液中以结晶或颗粒形式存在,在血管内壁出现损伤的情况下,这些脂质物质即可黏附在血管内壁,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大的斑块,并引起动脉粥样硬性化。牡丹籽油中的α—亚麻酸调节血脂功能可以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升高HDL,发挥抗血栓的作用。服用1.2g/d的α—亚麻酸120天,显微镜下胆固醇结晶密度可以非常明显地减少,大块的脂质斑块可以消失。
血小板聚集是血液凝固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血栓素TXA2可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而PGI2则起拮抗作用,花生四烯酸AA在环加氧酶的作用下生成PGI2,同时也生成TXA2,EPA与AA竞争环加氧酶生成PGI3和TXA3,减少了PGI2和TXA2的生成,PGI3和PGI2有相当的拮抗TXA2的活性,但TXA3并无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故EPA可以抑制TXA2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栓的发生,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同时ω—3PUFA能够稳定心肌膜电位、降低室性心律不齐和敏感性,可以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尤其是可以防止由缺血引起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
牡丹籽油降血液黏度增加血液含氧量
在多数情况下,冠心病和脑缺血都是由血栓引起的,但血液黏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部分冠心病和脑缺血患者都没有明显的动脉栓塞,其中的原因就是血黏度的升高,血液携氧量下降而导致心肌和大脑供血不足及外周循环障碍,表现出心悸、胸闷、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及四肢麻木等症状 。
高黏血症可以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体现在血液的流动性方面,即是血液的流变学意义,利用黏度计可以测得。血液流动性的下降使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变慢,导致组织缺血,同时加重心脏的负担。二是体现在红血球的聚集方面,即是红细胞的黏连,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呈重叠状,此状态下的红细胞所能携氧的总表面积减少,携氧量减少,组织同样出现缺氧症状,血液中各种溶质的增加使血液的黏滞性增加流动性下降,其溶质主要为一些蛋白质,如糖蛋白、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胶原蛋白等;而红细胞膜成份的改变使膜表面的带电量减少,细胞之间的斥力不足以使细胞分开而出现黏连。
对于血黏度,并无针对性的药物,在这方面,牡丹籽油有其独特的作用,因为牡丹籽油中的α—亚麻酸可以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降低血液中可溶性蛋白质的水平,增加血液的流动性,在补充α—亚麻酸90天左右即可见到效果。α—亚麻酸在细胞膜磷脂中的比例增加,膜的流动性增加,同时细胞膜表面所带电量增加,细胞之间黏连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黏连细胞一般在补充α—亚麻酸30天后明显分散。高黏血症患者以1.5g/d补充α—亚麻酸90天,各项指标可恢复正常,同时心悸、胸闷、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及四肢麻木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在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