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www.gdsyyzs.com)提供数据显示,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冠心病、肿瘤、肥胖症、心脑血管等疾病逐渐增多,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饮食安全健康,开始由传统食用油消费向营养、健康、均衡的较为高端食用油转变,例如橄榄油和山茶籽油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目前食用油种类繁多,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山茶籽油……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
如何选择高营养的食用油及注意事项
食用油分类方式有很多。根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性食用油和植物性食用油。动物性食用油是来源于天然动物油脂并经精炼后的食用油,如黄油、牛油、猪油等。植物性食用油则是来源于天然植物油脂(包括草本、木本油脂)并经精炼后的食用油,如市面上销售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过多食用易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脑血管意外,对人体不利。但动物油味道较香,具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作用。另外,动物油中的胆固醇还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是合成胆汁和某些激素的重要原料。
橄榄油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令人喜爱的香味,温和而特殊的口味,在低温(接近于10℃)时仍然透明。因此低压头道冷榨橄榄油是理想的凉拌用油和烹饪用油。橄榄油在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所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80%以上。因此,橄榄油的营养价值较高。而山茶籽油是我国传统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不但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使幼儿提高免疫力,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钙的吸收,对生长期的幼儿尤其重要。另外,山茶油还是比较接近人奶的自然脂肪,是较适合婴儿的优秀食品,而其中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还有养颜护肤的美容效果。
按制作工艺不同,食用油又可以分为压榨油和浸出油。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保留了各种营养成分。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采用“六号”溶剂油即六号轻汽油,将大豆原料充分浸泡,然后高温提取,经过脱脂、脱胶、脱蜡、脱色、脱臭、脱酸等工艺精炼而成,难免有溶剂残留,经加工后部分营养成分被破坏。因此,压榨油要比浸出油健康,而前者价格也相对较贵。
搭配吃油不专一
每天吃多少油才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摄入食用油,每人每天的食油量不得超过25克至30克。这样才能促进营养均衡吸收,提高身体机能,改善营养状况。25克油的用量怎么把握?据专家介绍,如果把25克食用油放到喝汤用的白瓷勺里,刚好是两勺半。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带有刻度的量壶当油壶,这样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用油过量。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中国居民成人膳食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0%至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摄入比例应接近,三种脂肪酸比例大概在111左右,但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植物油能够达到这个比例,要靠油脂企业合理调配不同品种的调和油,或是消费者搭配食用不同品种的油脂,才能保持脂肪摄入量的平衡,其中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动物油,从这个角度讲消费者吃油的品种应该尽可能多元化,不能“太专一”,不要长期食用同一种食用油。因为各种油里脂肪酸的构成、胆固醇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不相同,只有定期更换食用油种类,才能使营养吸收更为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食用油里面总有“因油而异”的个别情况。色拉油应是清澈透明、无色或淡黄色,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透明的淡黄色至橙黄色,麻油则是橙黄色或棕色。大豆、菜籽、花生仁、芝麻等经初步处理得到的是毛油,色泽深、浑浊,不宜食用,如果植物油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常是变质的象征。花生油在冬天低温时会凝固成不透明状,这是正常的现象,鉴别时应有所区别。
吃储存的食用油应该注意什么
谈到如何科学地烹调用油,在食用油的选择上,不同的烹调方式使用不同的油:凉拌或熟食拌油可用橄榄油、麻油、花生油、山茶籽油等;一般的煎炒可用黄豆油、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只有在大量煎炸食品时,考虑烤酥油、棕榈油、猪油等油脂。在烹调时,油烧七分热就好,不要热到冒烟才烹调食物。用过的油,不要倒入新油中,炸过的油用来炒菜为宜。尽快用完,切勿反复使用。反复使用高温油,很多成分都变了,会产生很多致癌物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储存方面,由于普通家庭的保存条件所限等原因,食用油开封后可能没到保质期就出现氧化变质,其中所含的重要营养物质维生素E以及人体必需的脂肪酸都遭到破坏,同时产生的氧化产物对人体有害。开封的油应尽快吃完,对于人口少或不经常做饭的家庭最好买小包装食用油,若购买大桶食用油要保存在阴凉的地方,应选择阴凉、干燥、无日光直射的地方,因为油被光线照射后会逐渐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