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我想用新常态、新优势和新业态三个“新”加以概括总结。
一、新常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毫无疑问,在接下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新常态这个关键词是绕不开的,而且“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将体现新常态的特征。
“新常态”一词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 问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新常态主要特点有三个:
一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里 面包括四层意思:
第一,经济增速应当是适速的。什么叫适速的?我们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 翻一番。这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按照这个指标,我国实际上要求每年经济增长大约 7%上下就可以了。我们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情 况看,2010年到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分别为10.4%、9.2%、7.8%、7.6%、7.4%,2015 年刚刚公布的数据,潜在经济增长率为 6.9%。因此,到 2021 年实现年平均增长率 7%上下这个目标是有把握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增长不滑出底线。
第二,经济增长没有 水分。没有水分的增长,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微观层面表现为企业利润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民生层面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 长同步。
第三,经济增长可持续。就是避免只顾短期发展,要求关注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相统一,追求经济 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经济增长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人民群众需要从发展中得到什么实惠?主要有四条,能就业,收入高,有保障,环境好。当然,人民群众 福利的提高不能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能无限制地满足不合理的诉求。
二是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也就是说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一二三产业发展、城乡、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平衡。
三是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也就是说要讲求经济质量,经济动力不单纯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主要来自创新活力,来自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新常态的本质是提质增效,其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新常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 “旧常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所谓“旧常态”,是指一段时期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因素累积,并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 增加以及国际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前长期改革滞后形成的“体制病”和宏观失衡“综合症”。“十三五”规划中,与新常态对立的旧常态也是绕不开的。因为我们的经济新常态是从旧常态粗放增长向更加注重集约发展,从旧常态开放引进向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从旧常态高污染高消耗向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三个转变”而来的。所谓旧常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 益的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
一是要素成本已显著上升。人口低成本红利、廉价劳动力供给优势不断减少。目前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比,我国低劳 动力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随着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很难再以要素低成本投入来形成竞争优势。
二是资源环境不堪承载。我国人均资源拥有 量并不多,单位 GDP 能耗却很高。我们以占世界 10%稍多的GDP 产出,消耗了世界 20%的能源、44%的粗钢、57%的水泥。继续沿用粗放发展方式,资 源和环境承载不起。
三是流动性管理需要加强。随着老龄人口比例扩大,抚养比开始上升,通过高储蓄率提供廉价资本可能性变小。国际上通常认为,当 65 岁的人 口占总人口 7%的时候,这个国家就进入老龄化,占 14%的时候就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则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而 201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 达到 2.16 亿,约占总人口的 16.7%,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潜在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依靠扩大货币投放来拉动经济增长已比 较困难。
第二,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一是内需和外需的失衡,内需潜力未能更好释放。经济增长对出口依赖性比较大。国际经 济一“打喷嚏”,国内经济就“感冒”,要求必须摆脱国内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过度依赖。
二是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中西部人均 GDP 大约只有东部的一半,西部有的省份只有东部五分之一左右,居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
第三,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 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但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中 低端。我国 95%的高档数控系统、85%的集成电路都依赖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 80%是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72%是加工贸易产品。产业技术水平整体 偏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当前,信息网络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 期,为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缩小,技术引进成本越来越高。靠买、靠模仿是实现不了科技强国梦想的。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才是根本举措。
第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 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全球正面临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我国科技创新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发展不平衡性没有好 转,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正在经历重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还面临来自国际的压力。我们既要摆脱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又要争夺新兴产 业发展空间,还要消化过剩产能,面临的挑战更趋严峻。中国领导人将这种挑战形容为“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 入消化期。
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
观。习近平总书记说,即使是 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二是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习近平总书记说,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三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 GDP 能耗下降等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四是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中央行政审批事项1700 多项,已取消下放三分之一还多,涉及 1500 多亿元。同时,发改委于 2015年 1 月 1 日设立政务服务大厅,一口受理、限时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并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9-2024 年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来源于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