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来自西北部的文冠果油 国家大力发展的木本食用油 经济效益
2015-6-30
     我国食用油缺口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种植草本油料,90%以上的食用油是从油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中榨取的,而草本油料亩产量低,抗灾能力弱,产量不稳,经济效益差,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为了国家粮食安全,要拿出更多的耕地发展油料生产不大可能;而通过提高现有草本油料作物的单产也很有限。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不仅可以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腾出更多的耕地种植粮食,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政府已经规定了发展能源作物和生物燃料要做到“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我国人均耕地不到0.1hm2,不可能用食用粮油来生产生物柴油,因此不可能把文冠果作为生物柴油来发展。首先,文冠果种子价格在50100/公斤波动,出油率在40%左右,如果生产生物柴油价格至少在125/公斤以上,这么贵的柴油谁也烧不起。其次,文冠果是极品食用油,把最好的食用油不让人吃,而让车来烧,无易于用牛奶洗澡一样,岂不是暴殄天物。如果用文冠果高级食用油来替代低级草本食用油,再用低级草本食用油来做生物柴油倒是可行的。这样就两全其美了,人吃的油更好了,车用的生物柴油也有了。

  食用油料木本化,这是一条新路,也是一条必由之路。我国土地辽阔,木本油料资源丰富,南方的油茶、油橄榄,北方的文冠果、核桃等都是含油量较高的树种,种植三五年后即可结果,管理好七八年后即可进入盛果期。木本食用油料几经起伏,主要原因是低效问题未能很好解决,打击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以南方油茶为例,科学家们通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油茶高效丰产培育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油茶低产的问题,使原有的油茶老残林,由产油量75 公斤/公顷提高到750公斤/公顷以上。据测算,发展400万公顷高产油茶林,年产茶籽油300万吨,可替代耕地480万公顷。因此,发展木本油料生产前景广阔。

  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粮食生产压力一直比较大。农业部信息称,保证粮食安全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外,还要增加两个底线:粮食播种面积不能低于16.5亿亩,谷物面积不能低于14亿亩。现在,13亿人的食用油出现了危机,多占耕地生产油料作物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政策上进行调整,鼓励各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植物,利用林地生产大量的植物油。

  我国有1.8亿hm2的林地和1.2亿hm2的宜林地,存在着广阔的能源林发展空间。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地营造生态能源林基地,既可利用树体保护生态,又可以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丰富的可再生原料,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对保障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南方植被较好,可利用土地有限,砍伐其他树种改种木本油料又得不偿失。北方土地面积辽阔,主要问题是缺水,唯一具有抗旱性能且可大面积推广的木本油料树种只有文冠果,因此国家理应大力支持在北方大力种植文冠果。同时,要注重培育和扶持国内龙头企业发展,加强技术革新,提升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打破外资企业在加工和销售领域的垄断格局。

  西北地区土地辽阔,还存在适于油料作物优质高产的生态环境。西北的环境因子对油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高产虽然存在某些障碍因素,如水分或热量不适等,但大范围地区存在适宜油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优质高产的生态环境。西北的气候特点为:典型内陆气候,降雨少,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温差大。产量建成期的充足光照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油料作物光合产物的形成、积累及油分、蛋白质的富集。另外,西北地区的工业密度较低,污染较少,而且由于气候严寒干燥,病虫害较轻,农药使用量少,适宜生产绿色食品。

  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于2003年向国务院提供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指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六省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仅占全国总量的5.84%;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严重超高,其中甘肃的河西走廊各河、新疆的塔里木河和天山北坡各河有的甚至超过100%。即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完成,也不能改变西北部地区严重缺水状态。因此该地区将来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粮食生产用地用水,而不是继续开垦土地用于粮食生产。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树种,出油率高,可与南方的油茶和国外引种的油橄榄相媲美,故有“北方油茶”之称。另外,它还具有结实早、适生区域大、繁殖较易、耐干旱瘠薄的优点,能适应我国耕地少、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以文冠果油作为木本食用油料来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发展文冠果绿化大西北》一文载:大西北土地贫瘠,气候严寒,天气干旱,水源稀缺,生态脆弱,宜林不宜农。传统农业春播秋耕,广种薄收,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频繁发生。如果选择适宜的林果种植,则可克服以上弊端,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态条件,美化生活环境。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系北方珍稀乡土树种。它既是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种植效益非常好的经济树种,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可发展成为西北最大的产业经济之一。如果大量推广种植,可破解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三大难题,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

  “年年种树不见树,山上地上光秃秃!”中国林业发展严重滞后,这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找到其症结对症下药,才能让中国林业飞速发展起来!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林建设成效甚微,这是一种容易混水摸鱼而徒劳无益的工程,而应大力支持文冠果等战略性替代能源经济林的种植,它同样能够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因为它后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就会主动去维护和管理。只是前几年没有经济收入,政府应适当给予补偿,这样可带动农民种植这些经济林果的积极性,从而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的目的。 我国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千米,其中可治理沙化土地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沙化可以加剧贫困,但只要科学利用,沙化土地同样可以带来财富。我国沙产业仍然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今后,要在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的前提下,突出抓好资源培育,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着力开发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灌木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中药材生产与新产品开发、生物质能源开发、经济林果种植与精深加工、沙漠旅游、沙区风能和太阳能等支柱产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资源配置合理、综合效益显著的沙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沙区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西北大片的干旱区黄风肆虐,荒漠化肆意蔓延,是地球上生态最为脆弱、敏感的地区之一。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荒漠化分布区域多为生态脆弱、干旱少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局部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展,荒漠化防治依然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是制约农村脱贫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发生了沙尘暴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而2000年一年就发生12次,2004年和2005年各发生19次,2006年发生18次。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萎缩,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有60%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北部被沙漠包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包括占国土面积37%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的自治区在内的干燥地带。中国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沙漠化的土地达66.7万公顷,居于世界首位。

  文冠果是我国特有北方唯一的一种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上苍特意赐给北方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荒漠化地区的一大战略性资源。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增加空间却很小。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我国人口增加到15亿、20亿怎么办,他提出要发展沙产业。就是用高新技术利用太阳能,在沙漠戈壁上,也可以在盐碱地、荒坡荒山上发展现代化农业型产业。我们有数倍于耕地的荒漠化土地可发展沙产业、盐碱地产业和荒山产业,由于文冠果具有耐旱、耐寒、喜光的特点,以及防风固沙的作用和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因而首选品种当属文冠果。

我国有15亿亩盐碱荒地、25亿亩沙漠沙地和戈壁,北方还有大量丘陵沟壑荒山荒坡地,大多数都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如果把其中五分之一、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荒漠化土地变成文冠果林,再加上居民庭院、房前屋后、城镇道路绿化、各类防护林,至少可造几亿亩文冠果林。

  假设到2020年,我国有5亿亩文冠果成材林,按每亩平均产量200公斤,40%的出油率,即可产油400亿公斤即4000万吨,即使全国人民都吃文冠果油也吃不完。如果以文冠果油为主要食用油,那么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我国有10亿亩文冠果成材林,即可产油8000万吨,出口4000万吨,按每吨50万元计算,可创汇20亿元。

  文冠果除了中国北方和朝鲜,其他地方不能生长,不会被西方国家种植或转基因。而且文冠果为野生或旱地作物,没有农药、化肥和其他污染,纯属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如果文冠果能够在西北地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把文冠果作为西北特色林果产业推广种植,把西北生态林和绿化树种改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的抗旱树种文冠果,就可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西北,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的生态建设目标,那么建立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就不再是梦想。

  大西北土地贫瘠,气候严寒,天气干旱,水源稀缺,生态脆弱,宜林不宜农。文冠果全身都是宝,系北方珍稀乡土树种。如果大量推广种植文冠果,可破解生态危机和食用油危机,促使我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做出巨大贡献 食用油(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