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1.外媒:中国有望成为印尼最大外资来源国 据路透社报道,如果印尼总统佐科能简化该国的商业程序,中国可能很快就会超越新加坡和日本,成为印尼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据印尼投资统筹机构(BKPM)称,自从佐科去年10底出任总统以来,中国在印尼的投资意向额超过830亿美元,远超过日本的116亿美元和新加坡的1.85亿美元。BKPM数据不包括银行及油气行业。
2.世界正濒临最漫长石油供过于求 据彭博社报道,全球正濒临至少30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石油供过于求。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坚决保护市场份额的立场,让这种漫长的供过于求近乎不可避免。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5个季度内,全球石油供应量超过需求量,已经创下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长时间的供过于求。如果OPEC继续以当前的速度产油,到第三季度全球油市将遭遇至少自1985年以来最漫长的供过于求。
3.美国财政部公布4月份国际资本流动报告 6月15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美国4月份国际资本净流入1066亿美元。其中,净外国私人资本流入1199亿美元,净外国官方资本流出133亿美元。数据还显示,外国公民增持美国长期债券,净买入412亿美元,外国私人投资净买入583亿美元,外国官方机构净卖出171亿美元。此外,中国4月份持美债规模12634亿美元,环比增长24亿美元,为最大美国国债持有国。
4.南博会上的一带一路商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南亚、东南亚企业希望从中觅得商机。除基础设施领域外,渔业、旅游、茶叶等领域均大有可为。在“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64个国家中,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共占有21个,成为重中之重。在第三届南博会暨第23届昆交会上,“一带一路”也成为参展商们关注的热词。受访人士普遍表示,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的商机已经开启,除基础设施外,渔业、旅游、茶叶等领域均大有可为。
5.希腊华商:危机中找寻生机 6月18日,欧元区财长将在卢森堡举行会议,为希腊与其欧洲债权人达成协议以免其出现债务违约做最后的努力。有关希腊债务危机的拉锯战仍在持续,希腊国内经济依然不容乐观,其可能退出欧元区的猜测也从未平息。这里从来不缺国际社会关注的目光,而我们更关心的是,这种种一切对于生活在希腊的侨胞尤其是华商,意味着什么?
国内要闻:
1.发改委:未来三年轨道交通项目3000多公里 轨道交通建设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巡视员李国勇在6月15日召开的“2015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层论坛”上表示,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城镇轨道交通工程包,进一步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工程包里明确,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年新开工项目里程达3000多公里。
2.国务院发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为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构建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现提出以下意见。
3.中国已签署13个自贸协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制约外贸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问题依然突出。如何推动我国外贸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还应做出哪些努力?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做客中国政府网与《新华访谈》,谈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目前,支陆逊表示,我国已签署13个自贸协定,涉及东盟、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等21个国家和地区。
4.经济弱企稳 用电增速连续两月微升 国家能源局15日发布数据,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6%,该指标连续两个月回升,但仅比4月微涨0.3个百分点,在历年同期水平中仅好于2009年。业内人士认为,稳增长措施持续发力,国内经济微暖,但总体压力仍然较大,二季度经济增长已经进入全年的底部区域,但是企稳还须等到下半年。
5.三部委:今年重点解决粮储设施不足 记者15日获悉,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三部委于近日印发《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售粮便利、储存安全、物流通畅、供给稳定、应急高效、质量安全、调控有力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现代粮食流通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