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教你如何控油限盐 健康养生 |
2013-12-17 |
为了帮助居民科学限制食用油和盐的量,北京市政府已陆续向市民每家免费发放盐勺和限量油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又该如何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于康在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上为大家点拨了一些控油限盐的技巧。
生活中的用油误区
有几个误区需要防范。
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www.gdsyyzs.com)了解,第一,有人认为,油温越高炒出来的菜越香,甚至有的是黑烟冒出来以后才放进去,有的是菜放进锅以后,火不仅在锅底烧,连锅里也一起烧。这会使油里面的成分被破坏,同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对油温的控制很重要。第二,畏油如虎。于康说:“我的一位年轻病人,她为了保持身材,所有食物都是水煮,一旦多吃一口含油的食物,就得绕小区跑几圈。若干个月以后导致脂肪酸的缺乏。”油也好比双刃剑,多了不好,少了身体也会敲响警钟,油在适量的情况下是对身体有益的。看不见的油
回家炒菜放油的时候可以看油壶刻度,一天一人不超过25克,但是还有一些油是我们看不见的,比如说花生、瓜子里。吃25克的花生或者核桃,或者吃40克的西瓜子,就相当于10克植物油。25克的花生充其量就是一把,因此晚上有时候看电视,很多人眼睛不闲,嘴也不闲,边看电视边吃“油”。总而言之,要把吃油的总量看成你营养控制的最重要的一步先去解决。如果能把这个解决了,即便别的暂时不能解决,营养水准也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当然还得跟合理运动相结合,保持一个合适的体重。
少摄入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在“氢化”加工过程中的产物,不仅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还会改善食物口感,让食物变得或松脆或滑爽,它成为食品加工企业不能不用的“武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原料,如人造脂肪、氢化油、咖啡植脂末中,都有反式脂肪酸的身影。
日常生活中的美味,如巧克力派、咖啡伴侣、曲奇、玉米片、奶油饼干、油炸面圈、起酥点心、薯条、油酥等,可以适当吃点,但不能多吃。
反式脂肪虽然披着植物油的“外衣”,过量食用却比动物油危害更大。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动物脂肪的3~5倍。
对6克盐的理解6克盐是健康人每天吃的最多总量,现在政府发的盐勺量为两克,但是一盘菜可能就放了两勺进去。如果对于慢性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则要减少用盐量。
有人说:“我口味太重,不吃盐,吃酱油可不可以?”酱油里也同样含有盐,100克酱油相当于15克盐。此外,我们也要注意含有高盐的食品,如咸菜、黄酱、雪里红、香肠、火腿等。
人对盐可能有所依赖,理论上存在越吃越多的风险,现在也发现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味蕾的敏感度下降。由此,盐的摄入量就不知不觉地增加,这是非常大的隐患。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少盐饮食有窍门
减少食盐用量,可以循序渐进,一点点地往下减;使用低钠盐(超市中有专门的低钠盐可供选择);烹调时加盐或起锅时再加盐或餐时加盐。
可以用白醋、柠檬等来替换一些含盐调味料。醋是软化血管、调节口味最常用的家庭调味料。柠檬汁、菠萝汁等各种果汁的加入,也可以使食物的味道改变。不吃高盐的食物,可以用蔬菜来调味,吃出原味。每天的餐桌上可以备一些西红柿、黄瓜、萝卜等生吃的蔬菜,不加任何调味品,既保证蔬菜摄入,又减少盐的食用量。此外,食物提鲜不只靠咸味,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蔬菜也可以用来调味,比如香菜、香菇可以在熬汤时加入,而洋葱可以作为很好的凉菜辅料。生姜末、番茄酱也都可以利用。
|
|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