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多地发力扩种,大豆进口量料下降
2022-2-22
    

多地近日明确2022年大豆扩种目标。业内人士指出,全球大豆供应趋紧,预计国内大豆价格维持高位。同时,在政策的引导下,大豆进口量仍有下降空间。

挖掘增产潜力

黑龙江省提出,全面挖掘大豆增产潜力,提高大豆品质,2022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将新增1000万亩以上,新增大豆产量26亿斤。

2022年,内蒙古将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扩种430万亩大豆,进一步挖掘大豆生产潜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1500万亩以上,安排贵州省推广任务110万亩。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印发《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2022年在陕南、渭北及陕北地区9市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80万亩。另外,2022年甘肃省明确要求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纳入玉米保险范围,优先予以保障。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大豆进口9652万吨,同比略有下降。业内人士指出,在政策的引导下,大豆进口量仍有下降空间。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养殖业的饲料配方结构以玉米、豆粕为主。豆粕是大豆压榨生产食用油后得到的副产物,我国饲用豆粕主要来源于进口大豆压榨生产,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每年豆粕产量为7000多万吨,绝大部分进入了饲料生产。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制定发布《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积极开辟新饲料资源,引导牛羊养殖减少精料用量,通过“提效、开源、调结构”等综合措施,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全球大豆供应趋紧

当前,我国经营大豆种子的企业有442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大豆种子产量、良种普及率、种子商品化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上市公司方面,大北农称,公司有大豆事业部,面向全国大豆主产区,开展大豆种质创新和商业化育种创新。国内一家大型饲料企业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大豆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生产成本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华安证券农业与中小盘首席分析师王莺表示,巴西、阿根廷大豆生长受干旱天气影响产量预期下降,全球大豆供应趋紧,预计国内大豆价格将维持高位。

国家粮油中心2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各地油厂陆续恢复生产,国内大豆压榨量大幅回升。

中经评论:一“扩”一“减”做好大豆必答题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春耕时节,有关大豆和豆粕的新闻不少。近期,全国饲料价格上涨,多家大型饲料企业以豆粕等价格上涨为由提高饲料价格。同时,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多地提出将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是中央对今年农业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大豆的原产国和最大进口国,我国大豆振兴如何推进,效益难题怎样解决?可以说,大豆问题已成为农业的必答题,眼下的春耕生产正是明晰思路的一个切入点。

大豆被认为是我国农业的一个难题。我国大豆进口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居各类农产品进口量首位,2020年超过1亿吨,2021年达9652万吨。我国大豆单产较低,亩产只有130公斤,出油率较低,机械化率低,相对三大主粮来说大豆费工费时还不赚钱,农民种植意愿较低。我国耕地红线为18亿亩,对应农作物年播种面积24亿亩,如把进口大豆全部折成国内生产,需要7亿多亩播种面积。此外,国际大豆定价权和压榨加工产能大多在国际大粮商手中。近年来,国际豆粕价格上涨较快且不稳定,给我国养殖业发展带来困扰。

反过来看,大豆也可以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大豆是重要的饲料和油料作物,关系植物油和肉蛋奶生产。做好大豆文章,既可以保供给,扭转农产品进口量攀升的局面;也可以优结构,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和饲料业效益;还可以保生态,粮豆轮作间作可改善土壤质量。破解难题要创新手段,这倒逼着农业科技创新、生产模式优化、内部结构调整。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成为今年的新动向。两者都是以新技术新模式来解决大豆问题的有效探索,前者瞄准的是扩大豆生产,后者聚焦的是减豆粕需求,共同构成了必答题的多选项。

毫无疑问,作为稳定油脂和饲料供给的重要举措,大豆难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要持续做好“扩”和“减”的文章。

提高单产是大豆产业的必由之路。2000年至2018年,我国大豆单产年均增长率为0.69%,低于同期世界年均1.28%的水平,也低于美国、巴西的1.86%和1.11%。近几年,尽管我国已研发引进了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的先进品种,但受制于经营规模、配套机械等因素,无法大范围应用。在耕地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的形势下,要从规模经营、粮豆轮作、品种培育、农机化等多方面集成新模式,尤其是要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推广,提高品种的适应性。

合理的政策支持力度是应有之义。大豆竞争力不仅是单产,还有质量和价格。质量不外乎出油率、蛋白含量,主要体现在科研领域;而价格则包括进口壁垒、补贴支持和农民意愿等。中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取消了大豆的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在价格支持力度上,大豆也不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谷物。今后应强化大豆产业支持,权衡大豆的国内外比价以及国内大豆与玉米比较效益,确定大豆生产的支持水平,让农民种大豆有利可图。黑龙江省今年明确原则上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00元,值得各地借鉴。

推进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从技术和经济角度看都是可行的。2021年,我国肉类和牛奶产量创新高,但大豆进口量未增反降,得益于合理减少饲用豆粕需求。2021年,全国豆粕占饲料比例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节约饲用豆粕折合1400万吨大豆。在减少饲用大豆需求的同时,肉类供应总量和品质都有保障。据测算,今后养殖业还可实现豆粕减量2300万吨以上,折合减少大豆需求近3000万吨,相当于2.3亿亩耕地的大豆产出。下一步,还要畅通种养链条,改变传统饲料利用观念,优化饲用豆粕减量措施。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