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食用油从澄清透明转为发朦、结晶甚至冻结的原因
2019-12-26
    

食用油从澄清透明转为发朦、结晶甚至冻结的原因

每逢冬季温度降低时,家里的食用油就来“冻”态了:有的出现絮状物,有的出现一些颗粒,有的变成了固态的白色膏状,要倒出来都有困难;不禁怀疑是不是买到了有质量问题的油。


实际上,大可不必担心!如同水在0摄氏度下会结成冰一样,这些都是食用油在低温下出现的物理现象,并不会影响或改变油的品质,不影响食用。


你知道吗?食用油从澄清透明转为发朦、结晶甚至冻结,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食用油主要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形成的甘油三酯,不同的油组成结构不同,如果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低温条件下就越容易发朦、结冻。


动物油的饱和脂肪相对来说更高,家庭中炖的肉类,放凉后表面就会凝结,就是这个原因。


日常的植物油中,稻米油、花生油比较容易发朦,而菜籽油最抗冻。


其次,食用油中含有其它微量成分,如蜡质、谷维素、植物甾醇等,这些成分在较低温度下会缓慢结晶析出,影响油品的透明度,使油品出现发朦现象,甚至出现絮凝状沉淀物。


蜡质是植物天然成分,对人体无害;而谷维素、植物甾醇等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微量营养素。


通常情况下:


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在冬季会发生结晶析出或完全冻结;


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一般在室温4-10℃时,不会发朦;但如果在更低温度条件下长期存放,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也会出现发朦或凝固现象。


对于食用植物调和油,如果配方中有容易凝固的植物油,如花生油、棕榈油、棉籽油,那么这种调和油在温度较低时就容易出现发朦、结晶或冻结现象。


另外,影响食用油发朦、结冻的因素还有原料产地、品种、加工工艺及储存环境、存放时间等。


几个常见问题:


问题一: 为什么有的油发朦,有的油呈现棉絮状,有的出现颗粒状,有的又是沉淀呢?


低温下,食用油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冻”态,是因为影响油脂结晶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


油种不同、结晶物质不同、降温速度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油脂受到的震荡程度不同等,从而造成的晶体大小、结构不同。


这种外观的变化只表明油脂结晶的程度,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如菜油、花生油、调和油在温度<10℃静置的情况下,会呈现发朦现象。如温度继续下降,静置时间更长,则调和油、花生油中的晶体会慢慢变大呈现混浊及沉淀现象。


豆油在0℃下静置超过30小时,就会出现结冻现象,如降温过程反复且有一定震荡时,也会出现沉淀现象。结冻后的豆油如温度回升,会逐渐融化成颗粒状晶体。


问题二、为什么同样是豆油,有的已经结冻而有的还没有呢?


油脂发朦结冻是液态向固态变化的结晶过程。同样是豆油,因为产地不同,脂肪酸组成、分子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在结晶过程中,有的易形成晶核,结晶速度快;而有的则不易形成晶核,结晶速度慢。


不同品牌的豆油,精炼程度、加工工艺、储存环境各不相同,这些差别直接影响了结晶的速度和晶体的大小,从而导致即便是同一种油,抗冻性也会有所不同。


问题三:为什么同一生产日期同一箱油中,有的已经发朦结冻了,而有的还没有呢?


油脂结晶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肉眼看上去相同的两桶油,因为成分细小差异、无法控制和记录的环境因素等,可能出现不同状态。


例如将相同的两瓶水放入冰箱冷冻,在较短的结晶瞬间,两瓶水的结晶速率也不是一模一样。


同批次食用油产品结晶过程也会产生差异,有的会先发朦结冻,而有的会迟一些。如果持续地、长时间地将植物油储存于特定低温下,最终都会发朦,并不是越早发朦的油质量越差。


总之,低温下食用油发朦凝固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其本身品质、成分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味道也不会改变。只要适当温热,食用油会自然融化,恢复成液态,可以放心食用。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