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起开始施行的《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效果如何?21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主任会议上,听取了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关于《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汇报。统计显示,目前已调查掌握的全市食品摊贩共15449户,其中按要求备案13757户,备案率89.1%。
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英瑜在汇报时称,条例的实施较好地破解了小作坊、小摊贩“两小”监管难题,对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助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唐英瑜说,在具体工作中,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登记备案制度,制定发布了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目录,开展了食品小作坊登记管理、食品摊贩经营区域划定工作、食品摊贩备案管理和家宴服务经营者监督管理。同时依法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加强了日常监督检查,强化了抽检快检和风险监测,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及时公开监管信息,免费开展了教育培训,另外还推动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落实了主体责任。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调查掌握的全市食品小作坊共6111户,其中已按要求登记5610户,登记率91.8%。登记的食品小作坊中,含酒类生产1983家,粮食加工品1527家,豆制品745家,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588家,糕点337家,肉制品174家,淀粉及淀粉制品51家,蔬菜制品34家,其他171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调查掌握的全市食品摊贩共15449户,其中已按要求备案13757户,备案率89.1%,备案的主要为包子、馒头、煎饼、小面等早餐摊点和烧烤、小吃、卤菜等夜市摊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调查掌握的全市家宴服务经营者共6494户,其中已按要求备案5954户,备案率91.7%。
今年以来,重庆共抽检食品摊贩食品29个品种3110批次,不合格63批次,不合格率2.03%,不合格样品主要为方便食品、食用油等;抽检食品小作坊食品16个品种1982批次,不合格124批次,不合格率6.25%,不合格样品主要为酒类;快速检测食品摊贩食品7629批次,发现异常结果390批次,异常发现率5.11%,主要为畜禽肉和蔬菜农药、兽药残留超标。
唐英瑜表示,条例施行以来,全市相关部门累计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1.6万余次,检查“两小”主体3.96万余家次,发现问题8930余项,现场整改6960余项,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059份。
在条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方面,唐英瑜认为,目前存在食品摊贩规定经营区域、规定经营时段的“两规”要求未全面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义务未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较为薄弱,教育培训不够深入,行业自律方面差距较大等问题。汇报过程中,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皮晓青认为目前还存在宣传培训的广度深度不够、部门间沟通协作不畅、监管工作仍较薄弱、监管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对于存在的问题,皮晓青在汇报时建议,应强化责任意识,注重统筹协调,实施分类监管,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其中她提到,可以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取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两小”食品样品进行风险监测和研判,同时根据食品风险等级和当地食品风险监测结果,确定下一年监管重点、方式、频次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手段,针对不同类型“两小”的特点,落实网格化管理,实施精细化监管,同时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