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常见的食用油错误食用方法
1吃油多样化就是吃不同名字的油 ✘
经常换着吃不同名字或不同品牌的油是很多人对吃油多样化的理解,事实上许多油脂虽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构成差不多。比如:
◆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类似;
◆花生油和稻米油类似;
◆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榄油类似;
◆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类似。
所谓不同油脂的替换,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比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换,茶籽油和亚麻籽油替换等,否则所得到的脂肪酸是基本一样的,就相当于没替换了。
2
橄榄油只能用来凉拌 ✘
“高贵”的橄榄油只能用来做凉拌菜,这种认识并不全面。
现在市场上的橄榄油大体可分为初榨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
◆初榨橄榄油是直接从新鲜的油橄榄果实中榨取的,呈黄绿色,并且含有多酚类等抗氧化物质。若用来炒菜,多酚化合物容易被破坏,因此,最好凉拌,还可用来炖菜或调馅。
◆经过精炼的橄榄油跟其他精炼的植物油差不多,烟点高,抗氧化物质和香味成分也被除去了大部分,但由于它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耐热性较好,氧化危险小,适合用来炒菜。
3
煎炸过的油可以用来炒菜 ✘
题
很多人不舍得扔炸过食物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这类油可以继续使用,但应该避免高温加热,可以用来做炖菜或者花卷等面点。
4
所有烹调方法都用一种油 ✘
✘
不少人家里常备着一种油,无论是炒菜、凉拌还是油炸,都只用它。
但不同油的耐热性不一样,过高温度的烹调会加速致癌物产生,带来健康风险。比如:
◆煎炸应该用最耐热的棕榈油、椰子油、黄油、牛油、猪油等;
◆日常炒菜可以选择用耐热性较好的花生油、稻米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焯煮菜、做汤和凉拌可以选择耐热性差的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5
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更好 ✘
网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动物油和植物油搭配着吃更健康,其最佳比例是1∶2。这种说法其实是对膳食中合理脂肪酸比例的误解。
从脂肪酸平衡的角度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应维持在1∶1∶1的适宜比例。
但这个比例说的是整个膳食结构,既包括烹调油中的脂肪酸,也包括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除平日极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吃动物油弊大于利。
6
油锅烧冒烟, 滚油下菜 ✘
中国人做菜喜欢爆炒,习惯等到锅里烧到浓烟滚滚才下菜,这是不科学的。
过去植物油精炼技术不过关,很多都是小作坊式的,油里杂质较多,烟点低,当油锅烧到冒烟的时候温度正好。
现在精炼技术早已过关,油的烟点大大提高。但有不少上年纪的人依然按过去的经验,要将锅烧到冒烟才下菜,实际上这时的油温早已超过200度。
过度加热植物油会使食油中的卵磷脂和维生素A、E等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潜在的致癌物质。并且,油烟是肺癌的诱发因素,也能导致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7
颜色越浅/深,油的质量更高 ✘
有的人认为,油的颜色越深越好,还有一些人观点恰恰相反。其实,油脂的色泽,除了与油料籽粒的粒色有关外,还与加工工艺以及精炼程度有关。
越是精炼的油脂,颜色就越浅。
按照其精炼程度,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级别越高,其精炼程度越高。
精炼后,一、二级油有害成分的含量较低,杂质少,如菜籽油中的芥子甙等可被脱去,但同时也流失了一些营养成分,如大豆油中的胡萝卜素在脱色的过程中就会流失。
三级油和四级油的精炼程度较低,杂质含量较高,但同时也保留了部分胡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E等。
大家可根据自己的烹调需要和喜好进行选择。
8
减肥塑身只吃水煮菜,不放油 ✘
提倡少油烹调并非鼓励无油饮食。
油能提供给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为人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并促进吸收脂溶性维生素,还能软化食物纤维,减少食物体积,提供饱腹感。
就算我们要减肥节食,每天也需要至少20克膳食脂肪酸才能维持胆汁正常排出,脂肪酸不足可是会破坏皮肤健康产生皱纹的。
想要瘦身塑形的,建议主要从食物中摄取油脂就够了,不要完全不吃油或者额外摄入过量油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