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食用油开封后不到保质期也会变质?什么是食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
每到年底,大家都会对自个家里来场大清理,一些过了保质期,或者变质的东西都会被处理掉,可往往还有很多会被大家忽视的东西,比如家里常见的食用油,这不,有人说只要打开了油桶的盖子,就算不到保质期,这食用油也会发生变质,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
记者:“像平时,我们家中吃的这个食用油,如果放的时间太久的话,就会发生变质的情况。我们来看一下,大家是怎么看的。
问题一:一桶食用油你家能吃多久?
西安市民:“主要是孩子都不在家里吃,都上班,做饭做的少,大概就是六七个月(吃一桶油)吧。”
西安市民:“如果吃的话,也不是很确定多长时间能吃完(一桶油)。”
西安市民:“我们家的油是16年过完年以后打开的,到现在了嘛,差不多快一年了。”
记者:“那您这个油现在还在继续吃吗?”
西安市民:“嗯,还在吃。”
那食用油开封几个月后,大家要是还没有吃完,究竟会不会发生变质呢?
问题二:会不会发生变质?
西安市民:“那不会,油很干净,盖子盖的严严实实的,不会变质的。”
西安市民:“油变质?这个我还没考虑过,我想油不容易变质吧。上面还有保质期的。”
记者:“那您觉得像这样时间长的存放的食用油,它会不会发生变质的情况?”
西安市民:“不会,我想应该不会,它那个油上面写着保质期18个月,在这18个月内,应该不会有问题。”
记者:“看来大家对于平时吃的食用油是否会发生变质,并没有太多的担忧,那么今天我们就找到了三种不同的食用油,我们就用实验看一看,这些油到底有没有发生变质。”
样本一是开封后六个月的食用油,存放在天然气灶旁边,样本二是开封后十二个月的食用油,避光密闭存放在橱柜里,样本三是开封后十六个月的食用油,平时也放在天然气灶旁边。在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里,明确表示食用油里酸价含量应不大于3毫克每克,过氧化值含量应不大于0.25克每百克,只要超过就代表发生变质。接下来,实验员将严格按照国标里的检测方法来进行实验。
实验一:检测三个样本中过氧化值的含量
首先,实验员分别从三个样本中称取了2到3克的食用油放入碘瓶中,按照国标比例,先后加入提前配制好的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碘化钾溶液和水,再加入淀粉指示液,等待三个碘瓶中的蓝色消失,最后得出三个样本中过氧化值的含量。
专家提醒:避免食用油变质 正确储存是关键
在选购食用油时,很多人为了经济实惠,就会购买大桶的食用油,殊不知,这要是打开了没有及时吃完,就有发生变质的可能性,如果继续食用,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那食用油变质的程度究竟是怎样,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让我们接着来看实验。
我们经过检测,一号样本的过氧化值为0.22克每百克,二号样本的过氧化值含量为0.257克每百克,三号样本的过氧化值含量为0.54克每百克。这说明一号样本是满足国家标准的,而二号样本的过氧化值含量略高于国家标准,而三号样本是远远大于国家标准中对于过氧化值含量的要求。它的过氧化值含量越高,表明油品氧化的程度越深,即它变质的程度就越大。
现在,很多人对食用油保质期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标签上的保质期代表着不打开包装情况的保存时间范畴,是商家对消费者的一个质量承诺。对于牛奶,饮料等这种即食食品,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因为变质的过程可以看到,但像食用油这种难以目测变质的食品,大家往往会忽略了这一点。其实,食用油是否变质,除了受到开封后时间长短的影响外,还有储存条件。
实验二:检测三个样本中酸价的含量
实验员先后从三个样本中称取了3到5克的食用油放入锥形瓶中,接着分别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酚酞指示液,再加入氢氧化钾滴定液,直至瓶中溶液反应充分后,最后得出了实验结果。样本一的酸价含量为1.19毫克每克,样本二的酸价含量为0.33毫克每克,而样本三的酸价含量最高,已经达到了3.34毫克每克。根据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食用油中酸价含量只要超出3毫克每克,超出越多,说明变质程度越大。实验结果表明,样本一(开封存放六个月)和样本二(开封存放十二个月)目前还没有变质,而样本三(开封存放十六个月)已经发生变质。
虽然样本一经过了六个月的存放,而样本二经过了十二个月的存放,但是对于酸价的检测结果来看,样本二的酸价反而低于样本一,说明食用油的储存条件对于酸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实验证明,储存条件直接影响到食用油变质的情况。那么怎样储存才是合理正确的呢?
第一个建议远离火源,避免由于高温炙烤导致油品变质,第二个是加强油品的密封,防止氧气进入到油品内,与油品发生氧化反应。第三个就是建议避光保存,防止阳光直射。长期食用这些变质的油品,那么轻则可能导致腹泻,长期大量的食用还可能发生癌变。建议我们可以购买一些小包装的油品,那么及时的食用。(我们家中的食用油开封后不到保质期就会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