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食用调和油造假问题?整治造假售假食用油企业迫在眉睫!
说起食用调和油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制成。近年来,调和油以其特有的营养搭配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4月2日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多地调查后发现食用调和油乱象较多,其中存在不少涉嫌欺诈消费者的现象,例如有些生产厂家通过设计精美的外包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故意把某些字做的更大更醒目,同时又隐藏“食用调和油”等关键字,让消费者很容易产生误解。还有部分厂家滥竽充数,虽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识了食用调和油的配方比例,但实际上在配料上动了不少手脚,明里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是人类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食用油(包括食用调和油)正是脂肪的主要来源。据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2017年会长办公(扩大)会议报道,2016年我国人均年食用油消费量为24.8公斤,较上年的24.1公斤提高了0.7公斤,消费量正逐年攀升,同时还有不少增长空间。
随着人们对营养与健康的日益重视,不少消费者开始关注橄榄油、山茶油、核桃油等优质食用油,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仅2011年我国食用调和油的产量就高达238万吨,占小包装食用油507万吨的46.9%。随着消费端的不断火热升温,各大厂家纷纷布局食用调和油,但一直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来进行约束,因此导致“造假”“掺假”等不规范现象频发。
“民以食为天”,食品方面的事情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之一。“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强化风险全程管控”,解决食用调和油造假问题,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更强有力的措施。
一、加快制定国家标准,推动标准尽快出台。食用调和油目前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各生产厂家仅有自己的企业标准,各标准之间差异很大,而食用调和油的营养价值取决于所调配食用油的种类和添加量,不能因为添加了3%的量就要卖添加了30%的价,这是明显的显失公平,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因此必须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而且还要尽快推动标准的落地实施,让食用调和油的生产有章可循。
二、建立行业自律制度,落实奖惩措施执行。加强监管,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必须肩负起监管责任,严格落实《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各项指标规定,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对按标准生产的企业给予信用分奖励、政策支持等鼓励措施,对偷工减料、“造假”“掺假”的企业加大曝光力度,禁止在一段时间内从事食用调和油的生产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