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中常见食用油使用陋习对健康的危害
食用油是家家户户必备,做菜做饭都离不开它。
可是你真的会用油吗?用油就怕这10个坏习惯了!
陋习
长期只吃一种油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推荐成人膳食脂肪摄入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摄入比例应接近1:1:1。
不过,自然界没有任何一种植物油能够达到这个比例,因此我们吃油的品种应该尽可能多元化,不能“太专一”,不要长期食用同一种食用油。因为各种油里脂肪酸的构成、胆固醇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不相同,只有定期更换食用油种类,才能使营养吸收更为均衡。食用油可以配合不同的烹饪方式混搭使用。或者购买质量有保证的调和油。
陋习
不分油种类,乱用油
油类使用也要“因油而异”,不是所有油都适合炒菜。比如特级初榨橄榄油香味浓,价格最贵,外国人买它基本上用来凉拌蔬菜。你要是拿它来炒菜,不仅是浪费钱,而且还不如用一般普通的橄榄油,产生的油烟少。
① 凉拌或熟食拌油:橄榄油、麻油、花生油、芝麻油、核桃油、山茶籽油、浓香花生油等;
② 一般煎炒: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
③ 大量煎炸:烤酥油、棕榈油、猪油等。
陋习
买食用油不看日期
油是有效期和保质期的,有的是一年半,有的是两年。当然并不代表1、2年内不会变质,还是和你的保存、使用有关。油的质量有几个衡量指标,一个是酸价,一个是过氧化值,还有黄曲霉。如果存放时间过长,酸价和黄曲霉素会超标,而且化学元素也会超标,有害健康。⑥
陋习
食用油直接放在灶台旁边
很多家庭炒菜时为了方便,都会把大瓶食用油直接放在灶台旁,或阳台、窗台上,但这样存放食用油,食用油酸败的速度越快,会更容易产生浑浊或哈喇味。
食用油保存有四大原则:干燥、避光、低温、密封。
建议买食用油买小瓶的,每次用完油后一定要拧紧瓶盖。或者使用小油壶进行分装,将大瓶油桶的外面套一个黑塑料袋,加强避光性,放在干燥、低温的地方保存。
陋习
买大包装油,还不用油壶
由于省钱划算,很多家庭主妇喜欢买5升、10升大瓶装的食用油,未开封的塑料瓶装食用油有充氮保护,油的品质不会受到氧化影响,食用油一旦开封后,要尽快食用,否则很容易产生“哈喇味”。
平时可以使用油壶,油壶建议使用茶色的玻璃器皿,玻璃的溶出物极少、密封性好。
陋习
油壶旧油没用完,就加新油
有的人看到油壶里快没油了,就迫不及待的加新油,这样的习惯其实不是特别好。油脂的氧化其实会“传染”,旧油没用完装新油,油脂氧化速度会变快。一般往油壶里添加一周所需的量就好。
陋习
用油壶不常清洗
油壶用久了会油腻且不卫生,而且壶盖、壶壁上沾的油会有“哈喇”味。如果每次换油都能清洗最好,做不到的话,至少每三个月左右,就要把油壶彻底清洁一次。
陋习
反复加热用油
家中做饭常有煎炒烹炸,有的家庭会重复使用炸食物后剩下的食用油,但食用油经“一冷一热”后容易变质,且反复高温加热,会产生很多对人体有害的脂肪酸聚合物。若食用油接触食物中的水分,还会发生水解作用,如出现油色变黑、油品异味,就不能继续使用。
陋习
炒菜等油冒烟才开始放菜
在烹调时,最好先将锅烧热,再放油,油翻滚至没有冒烟时,即加调料或菜肴炖炒。因为某些食用植物油如菜籽油、豆油、麻油、葵花油、花生油等在高温加热到烟点时,产生的油烟雾凝聚物内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苯并芘等,对人体有较强的致癌作用⑤。
陋习
每天吃油量超标
很多人炒菜倒油很随意,有时候菜吃完了,盘底还有好多油。其实,正常人一天对油的摄入量最好别超过25克,如果是体力活动比较大的人可控制在30克以内;高血脂、心脏病特别是老人每人每日的摄入量则要降到20克。20克是大约是两汤勺的量。如果没有概念,买油壶可以买有刻度的油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