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食用油专题 食用油品牌竞争格局
2013-6-24
    1品牌之战 短短十年 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上的大小品牌已有 400 500 个之多 但在市场份额上 金龙鱼 福临门 鲁花 元宝 大满贯 鲤鱼 骆驼 海狮 天天旺等九大食用油品牌占据 了 93.35%的市场份额 中国贸易部 2001 年 11 月统计资料 嘉里集团和中粮集团旗下的十 几个主要品牌共占去 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其余品牌份额极为分散 因此 中国小包装食用 油市场两大集团的领跑优势十分明显 嘉里粮油 中国 有限公司是马来西亚郭兄弟集团创办的一个外商企业 1988 年登临 中国市场 并于 90 年代初开创小包装食用油的先河 集团属下金龙鱼 元宝 胡姬花 鲤 鱼等 17 个品牌 2001 年销售收入 60 亿元 中粮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商 也是国内精炼食用油市场的开拓者之一 90 年代与嘉里集团合作 打造了金龙鱼这一国内最大的食用油品牌 2001 年年底 中粮集团 以 3.8 亿港元出售了所拥有的金龙鱼全部股权 与新股东 ADM 和 WILMR 两大巨鳄联手 共同 经营自有品牌福临门 福临门的市场份额在由 1998 年的 5.4%跃升为 2001 年的 15%后 成为 紧随金龙鱼之后的顶级食用油品牌 中粮以 24%的股份参股的山东鲁花也在近两年取得了超 常规增长 迅速从一个区域性品牌成长为位居第三的全国性品牌 2001 年鲁花实现销售收 入 15 亿元 并预期 2002 年销售 20 亿元 2005 年销售收入 30 亿元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2002 年 3 月份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食用植物油销售监测资 料表明 进入前十位的品牌中 有 4 个品牌属嘉里集团 它们是金龙鱼 元宝 胡姬花 鲤 鱼 共占市场份额的 37.73% 福临门 鲁花属于中粮集团 约占 27.93% 见图 3 由此可 见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两大集团之间的博弈 由于嘉里集团在早期成功实施了多品牌战略 因此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家族的综合实力遥 遥领先 见图 4-1 比较而言 中粮集团品牌意识的觉醒要晚得多 但也来势汹汹 把 1995 年才推出的 福临门 品牌在短短 3 年里就扶上第二的位置 2001 年 福临门 品牌知名 度达到了 134%的增长率 另一品牌 鲁花 也以 80%的知名度增长率远远超过 金龙 鱼 (数据来源 中央电视台央视调查中心) 2002 年 福临门 鲁花 分别以 1500 万 和 1000 万的投入挤进央视黄金广告时段 显示着中粮在新一轮品牌大战中的必胜决心 另一方面 虽然从目前全国总体市场看 两大集团的品牌竞争格局已经明朗化 但在 各区域市场的竞争中 区域品牌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因为各省各地区的一些地方性小品牌 拥有其多年培养起来的本地固定消费者 在区域市场完全可以和大品牌叫板 例如在上海 地方品牌海狮就拥有 25 以上的忠实消费家庭 是上海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主导名牌之一 因此两大集团在盘算自己的蛋糕大小时 将不得不留出一部分以伺诸侯 2 资本之战 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从 2001 年到现在 食用油市场已经经历了最少三次大规模降价 的价格战 这对于这个平均毛利率不到 10 的低利润率行业来说 每次一两块钱的降价 就意味着厂家一两亿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食用油行业价格大战的背后体现更多的是资本实力 的较量 食用油行业是一个起点高 靠资本说话的行业 没有雄厚的资金难以取得长久的效益 因为油脂原料价格随国际市场行情变动 资金若不充实很容易错过油料在最低价格购入 就 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另外 原料和半成品要保证得到良好的储存 否则容易变质 而储存设 施所需不菲 由于生产量决定收购量 收购量决定储存量 因而若没有大量流动资金周转 厂商就难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2002 年 5 月 大海粮油工业 防城港 有限公司的正式投产 宣告着新一轮资本竞争 的开始 这家亚洲最大规模的粮油加工企业是由中粮集团联合美国最大粮油加工集团 ADM 和新加坡专业油脂公司 WILMAR 共同投入 5000 万美元兴建的 中粮集团高层发出 三年磨 一剑 把福临门打造为食用油第一品牌 的宣言 剑锋直指嘉里集团 即将爆发的两大巨鳄 的资本竞争将空前激烈 资本战的最终结果将是加剧市场两极分化 甚至涤荡整个行业 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直 至退出市场 谁能活到最后 谁就是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 3 品类之战 价格竞争因成本约束而迫使各厂家不断寻求新的市场战机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 消费 者更加关注营养和健康 更关注食用油的原料和成分 针对这一重要市场需求 厂家们开始 从价格战逐渐转向开发新油品 并增大宣传力度 吸引消费者 于是 食用油市场竞争开始 更多地表现为品类竞争 而在这新的战场上 交替出现的主角仍是嘉里和中粮两大派系 最早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色拉油因加热不起泡 不冒烟 价格又较低 一度被消费者所 追捧 然而 这种食用油却没有太多油香 不适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于是 1990 年金龙鱼 进入市场时 首推的产品便是调和油 即将花生油 芝麻油等同菜籽色拉油混合起来 在卫 生安全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营养和美味 食用油市场逐渐从毛油时代进入到色拉油和调和油 时代 1995 年 福临门进入市场 成为金龙鱼在调和油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1998 年 花生 油强势闯入食用油市场 在众多花生油生产企业中 鲁花对这一品类的宣传最充分 并迅速 窜升为继金龙鱼 福临门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品牌 为阻击花生油对色拉油和调和油市场的 侵占 2001 年 3 月 金龙鱼斥资亿元推出粟米油 抢占高端市场 粟米油早已风靡欧美 既去除了油脂中的各种有害物质 又保留下特有的营养与芳香 吸收率高达 97% 一时间 粟米油大有取代花生油之势 但由于粟米油价位较高 只能吸引消费层次较高的消费者 短 期内还难以和色拉油 调和油 花生油平起平坐 因此 为捍卫行业领跑者地位 扩大调和 油市场份额 金龙鱼针对市场上所有品牌 于今年 7 月推出第二代调和油 令食用油品类竞 争进一步升级 品类竞争无论是开发新的油料来源 还是更科学地进行营养比例搭配 都将围绕或引导 消费者的更高需求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 品类竞争仍是厂家市场营销能力的竞争 4 入世冲击 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诱人的市场吸引着海外的重量级对手 随着入世 早已在国门外徘徊 的国外油脂巨头 也要到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印尼粮食大王林绍良已经在福建投巨资建厂 其 天天旺 品牌已经在区域市场打开了局面 而另一家印尼大企业金光集团在浙江投资的 大满贯 则已经赫然进入市场前五强的行列 除此之外 欧美的一些油脂大鳄也早已徘徊 在国门外伺机而动 虽然入世对大规模食用油公司来说是有利的 例如进口原料的价格 渠道将更加丰富 从而逐步降低食用油价格 但同时 我国也将取消进口植物油的配额制度 并降低进口关税 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现在的国内市场小包装食用油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 40% 和国外油脂巨 头相比 国内企业在价格上显然处于被动 而更大威胁则来自国外油脂巨头在经济实力和经 营管理上的优势 要真正抵御外来冲击 无论对嘉里系还是中粮系 都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 竞战 (文章来源于——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http://www.gdsyyzs.com/ http://www.hxlyjx.com/ 食用油招商 橄榄油 亚麻籽油 核桃油 粮油机械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