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聚焦华东地区油脂市场,旨在全面掌握该区域内主流油脂品种(豆油、菜油、葵油、棕榈油、玉米油等)的贸易业务概况、供需格局、价格走势、物流成本及价格看法。通过深入了解各品种在国内贸易、进出口业务中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如政策调整、国际供应链变化、消费需求波动等),预判未来市场趋势,为相关企业制定贸易策略、生产规划及风险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同时梳理行业当前面临的痛点与机遇,助力行业参与者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二、华东油脂概况
华东地区大豆压榨能力占全国首位,同时其棕榈油、菜油进口量、消费量也位居全国前列,遍布大量的大豆、棕榈油加工及油脂、粕类贸易企业,其供需格局的变化以及基差的演变往往具有前瞻性值得市场关注。
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华东市场的油脂生产、贸易的大致情况,华东油脂的供应特征仍是以豆油为主、棕榈油、菜油、葵油为辅,各类油品间因产地供应情况不同价差会出现变化,从而出现互相替代的现象,油脂间的供应消费变化也实时在变化。根据市场调研以及Mysteel所跟踪的产量、进口数据,我们大致将华东油脂的格局做以下划分:
其中,豆油依旧占华东首位,占总供应量的57%,年度产量在350万吨左右;菜油与棕榈油的供应量相当,华东地区月度消费及发运量大约为8-9万吨/月,年度集散量约100万吨;葵油的绝对值变化数据较大,2025年1-9月出初榨的葵花油或红花油累计进口375471.687吨,同比去年同期减少557167.343吨,跌幅59.74%。不过华东作为葵油的主要集散地这一特征并未改变,华东葵油集散发运量占全国80%,也即华东葵油供应量约30-80万吨。玉米油的主要产销地在华北和东北市场,华东占比不大。
三、主要油品市场分析
葵油-海外葵籽增产不及预期 四季度葵油供应紧张格局不变
价格:华东纯冷榨毛葵到货价约为 1.1 万元 / 吨,新疆毛葵口岸交货价 10300 元 / 吨,叠加运费大约1.14万元/吨。毛葵-葵油的精炼成本大约为500-600元/吨。当前华东一葵报价1.23万元,考虑精炼成本仍有贸易利润,但由于葵油到货量少,华东多数企业以保证企业自身小包装量为主,缩减贸易量。
供需格局:
供应:
葵籽:俄乌的葵籽增产情况不及预期,根据外媒报道,由于恶劣天气条件与单产下降,乌克兰2025/26年度葵花籽产量再次减产,目前预计为1080万吨,为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俄罗斯方面,继十月初俄罗斯农业部将2025年葵籽产量预期从1830万吨下调至1750万吨(2024年度为1690万吨)之后,多家机构将俄罗斯葵籽产量预期下调至1720万吨至1735万吨,俄罗斯葵籽增产幅度或不达预期。 据悉,产量下调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南部地区干旱导致的平均单产下降,目前该地区平均产量为每公顷1.36吨。
国内供应与库存:我国葵油的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华东本地的主要进口渠道在俄乌,受黑海局势及葵籽减产的影响,2024、2025年我国葵油进口量持续下降,尤其是2025年1-9月我国进口葵油数量仅38万吨。与此同时俄罗斯自 9 月起恢复葵花籽油出口关税(上调至 5746.2 卢布 / 吨,约 71.2 美元 / 吨),国内采购渠道转向中亚(哈萨克斯坦),但哈萨克斯坦年葵籽产量约 200 万吨(折算葵油 80 万吨),需同时出口印度、欧盟,剩余供应中国量有限,四季度供应持续收紧。不过随着俄罗斯关税调整以及新季葵油上量,多数企业认为供应量在1月将得到有效补充。国内港口库存约 12 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且多数为企业预备灌装自用的量,3-4 月后无整船进口,以散货集装箱为主。
需求:全国刚性需求约 50-100 万吨 / 年不等,主要消费结构为小包装油及花生油调和(占比高,因脂肪酸组成相近)。华东为主要消费及集散地,消费占比约 60%;贸易集散量占80%。
价格预期:国内进口量大幅缩减,从往年 100 多万吨降至年几十万吨;四季度新货到港需 12 月底(海运约 2.5 个月,受黑海航线绕航、集装箱运输慢影响),国内批量上市或延至次年 1 月。多数企业优先保自有灌装线,散油贸易量减少,当前一级葵油约 1.23 万元 / 吨,因刚性消费、性价比低,受消费降级影响需求萎缩,预计一季度价格回落但空间有限,预估价格 1.2 万元/吨左右。
期货上市前瞻:从定价方面来看,我国供应基本自海外进口,葵油现货价格受产地影响较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并非是葵油的第一大消费国(印度葵油市场消费增量明显,自180万吨年消费增加至320万吨),我们在消费端的话语权也不强。从体量上看,我国葵油进口体量不大,年度刚性消费50-70万吨左右。
菜油-去库不及预期但整体供应偏紧 关注澳籽加工流程
供应与库存:华东地区库存约 50 万吨(虽从最高 70 多万吨下降,但仍高于历年同期 30 万吨左右水平),华东库存多为非转毛菜,货权集中、流动性弱。川渝等内陆地区库存亦偏高,约为18万吨左右。四季度俄菜进口量预计每月 18-20 万吨左右,由于华南菜籽压榨量减少,四季度库存预计下降但目前菜油的流通速度、去库节奏相对较慢,不及预期。
澳大利亚菜籽进口情况:我国已采购约15-16船澳籽,数量约为 100 万吨左右,预计11月船期最快12月到港压榨,最快1月左右能有新增供应。不过我国已经多年不从澳大利亚进口菜籽,澳籽的装船、通关、品质、压榨等细节问题均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拉长澳籽的消化周期。
需求:全国不含国产压榨菜油的非转类需求约300- 320万吨(较前两年 350-360万吨减少 30-40 万吨),华东地区月需求约 5万吨,外发量月均 4-5万吨(流向川渝、储备及浙江、上海等地);消费以小包装、餐饮、食品加工为主,餐饮需求下降,食品加工需求稳定,因菜油价格高,部分下游用玉米油、三菜调和替代。储备方面,今年收储增量,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可能抛储,若大量抛储可能降温市场情绪,关注抛储节奏。
价格预期:短期价格偏弱,9800 元/吨为关键支撑位,9500 元/吨为理论底部(实际难触及),市场普遍认为 9600-9700元/吨已处相对低位。月间差方面菜油波动幅度较大,但本质上仍在围绕区间交易,1-5月间差300-500元/吨区间运行。
豆油-缺货预期低 但底部支撑较强
供应:四季度大豆到港量预估 2150 万吨,压榨量预估 2600-2700 万吨,供应缺口不大;而一季度的供应缺口时间与2-3月国内油脂消费淡季重叠,因此暂时看不到明显的缺货情况。豆油方面,当前华东库存偏高,油厂开工率高、停机少,压力大于内陆地区,企业 10-1 月销售压力不大,但贸易商及下游手中库存较多。
需求:节后消费清淡,下游补库意愿低,渠道库存偏高;四季度出口量预计 20-30 万吨(部分或拖至次年 1-2 月发运),以免税加工形式为主(免 3% 关税 + 9% 增值税),对期价底部有支撑。一般来说国内豆油出口价格与印度豆油价差在60美元/吨左右均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
价格预期:豆油作为三大油脂中价格最低的品种,其抗跌性比较强,支撑位暂看8200元/吨。因出口需求(印度、孟加拉等新增市场)及成本支撑。
基差表现:华东基差价格与华北、山东相比处于偏低位置,向下的空间确实有限。但目前空头回补或者说买方采购的积极性仍不高,因出库速度一般且市场普遍认为国庆后-11月的淡季期间,倾向于暂缓采购,等待11月中下旬可能给出的较好时间节点。
棕榈油-产地减产不及预期,国内需求进一步下降
供应:产地减产不及预期,产地方面,10-11月的产量预期依旧较为乐观。国内方面,华东棕榈油库存同比偏高,由于买船仍在持续,2025年年底期末库存预计升至70万吨。目前来看国内与国际的供应情况都相对宽松,四季度的供应缺口不太会出现。
需求:国内消费量下降,棕榈油与豆油价差拉大,替代持续进行,目前棕榈油消费以刚需为主(约 170-180 万吨 / 年食用刚需,240万吨 / 年总刚需),较年初所了解的年300万吨的数量相比下降15%左右。当前可替代部分已基本完成,仅食品厂、化工厂等因产品特性必须使用棕榈油。从消费结构来看,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较为稳定,虽小型食品厂关闭较多但主要消费集中到中大型企业,这部分的消费需求相对较为固定。同时,食品厂对棕榈油的需求相对刚性,部分食品厂尝试用棕榈油替代其他油脂,但因产品保质期、品质问题反馈不佳,又转回使用棕榈油。
价格预期:10 月棕榈油盘面基调偏弱,因马来 10 月产量未降、出口增幅有限,库存或维持高位;如11月减产预期仍不兑现或买船仍持续增加,可进一步往下看9000元/吨的支撑。
扰动因素:马来11月的减产、降库的幅度;印尼B50 政策(可能减少棕榈油出口节奏以储备库存,对棕榈油产地价格有支撑;B50 政策预计明年 6 月调试、9 月实际掺混,对明年棕榈油消费有增量预期)
其他油类
玉米油-产量逐年上升 与葵油价差背离
供应与产能:全国玉米压榨产能 1.2 亿吨,实际压榨约 8000 万吨,开机率 50%-60%;胚芽得率 6%-8%,胚芽榨油率 40%,产能庞大,山东工厂集中。
价差方面:葵玉价差自19年开始已经开始逐步背离,愈演愈烈。国内因玉米深加工厂扩产玉米油产量增加,葵油因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国内进口量下降,葵玉价差不能按往年的水平来评估,玉米油更多在对标和比价的是豆油。
加工与成本:以国内采购毛油自精炼灌装为主,精炼成本高(5.5 个酸价得率 90%-91%,葵油得率 93%-94%),毛油与一级油价差约 900 元 / 吨,高于葵油(约 500-550 元 / 吨)。
贸易与区域:华东非产区也非销区,贸易优势弱(从山东拉毛油到华东仅贵 50 元 / 吨,运费不划算),多从东北直接发华南,减少中转。
价差:豆油与玉米油价差约 600 元/吨,处于正常区间(价差小于 600 元/吨需考虑替代,大于 600元/吨豆油仍具优势)。与葵油的价差自2019年开始已逐步背离,因两者供应量两级分化(玉米油国内供应稳步上升、葵油供应量受海外影响波动较大)
亚麻籽油-销量锐减,价格下行
2024年全国销量尚可,今年因从业者增多、需求减少,价格下滑;毛油价格从 3-4 月 1.1万元/吨跌至 9200 元/吨,哈萨克斯坦亚麻籽丰产,到阿拉善左旗价格约 4100-4200元/吨,天津港进口价 4700 元 /吨(含票),加工成油成本低于 9000 元/吨。 椰子油进口与加工:主要从菲律宾、印尼进口精炼散油(液袋装),部分国外代工包装,到港以上海港为主,华南设仓库;无小包装(仅 20 公斤装),不自行加工,仅分装。价格约 2.2 万元/吨,用于冰淇淋脆皮、巧克力等食品加工,及化妆品、发膜领域。
非转豆油-产地价格坚挺 产销价格倒挂
成本与贸易:进口非转豆毛油到上海港约 9000元/吨以上,国内一级油约 9500元/吨,存在倒挂;国内大豆虽增产,但秋收延迟、产地无货,价格难回落;黑龙江毛油到华东运费约 500元/吨,加精炼成本250元/吨,小厂加工成本高、损耗大,企业优先保自有餐饮及灌装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