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摄入量的适量标准 科学看待食用油
通常,食用油指的是动物油和植物油。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羊油、黄油等;植物油指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橄榄油、紫苏油等。
1、食用油的好处多
食用油能供给人体必需脂肪酸,如果体内缺了必需脂肪酸,会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容易感染,伤口也不好愈合等问题;另外,食用油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和维生素K)被人体更好地吸收。
虽然食用油好处多,但也不能过量吃,否则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2、过量食用油的危害大
我们现在从各种食物中吃进去太多的油,像年轻人特别爱吃的油炸食品,如炸薯条、炸鸡腿、炸火腿、炸大虾等等。经常吃这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起肥胖,也可能造成血脂升高,甚至癌症的发病率也可能大大升高。
各种油炸食品的吸油率,尤其是炸面包片的吸油率高达80%,所以还是得少吃这类食品啊。
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
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为42.1克,其中植物油37.3克,动物油4.8克。城市居民食用油摄入量为43.1克,农村居民食用油摄入量为41.0克。我国仅45%成年居民烹调油摄入量符合推荐标准(≤30克/天),约26%超过50克/天。
中国居民食用油摄入量变化(2002-2012年),来源于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既然吃太多食用油又危害大,那么吃多少合适呢?
3、用油的适量标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这个量具体是多少呢?如下图所示,这样一小瓷勺油大概就是10克,健康成人每人每天2-3勺油即可。
如何适量用油呢?
1、用控油瓶。这个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每次只能倒出一定量的油,这样会适当给人一定限量,慢慢就会减少了用量。
2、用简单的小油瓶。将一天全家人的油量倒入小油瓶,做菜时只用这个瓶里的油,每天都这么做,也能比较直观的控制。
3、多用蒸、煮、拌等烹调方式,能有效减少用油量。比如:做份蒸茄子、蒸土豆条、蒸豆角等,都非常美味。又比如:做凉拌菜滴几滴香油,味香且油量少。最好不要用煎、炸等方式,虽然油炸食品口感好,味道香,但这样很容易被食材吸入过多的油,不利于控油。
4、炒菜后要控油。意思是当炒完菜后,不要急着出锅,而要将锅倾斜一点,把菜里的油控出来,只将菜倒进盘里。这个习惯养成很容易,大家可以在家多试试。
5、使用不粘锅。用普通锅炒菜时,倒油量会比不粘锅多,否则很容易食材糊锅,所以不粘锅,对于控制用油量来说,是非常合适的烹调锅具。
6、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外面的餐馆用油量很大,做出来的饭菜总是油汪汪的,吃完菜盘里还有一层油,尽量不在外面吃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只能在外面吃饭,最好是用清水涮着吃。
7、少吃零食。零食里含有太多的油脂,比如:饼干、蛋糕、甜点、酥脆土豆皮等。这些很可能是富含饱和脂肪的黄油、人造奶油、棕榈油等制成的。经常吃零食,不仅会摄入太多的油脂,还可能摄入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多时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
如果有吃不完的油,该怎么办?
如果真有吃剩的油,首先要观察一下油的颜色、稠度和有无杂质。如果颜色不太深、质地不太稠而且杂质也比较少,还是可以食用的。其次应该将食用油放置一会儿,让油里的食材渣子沉到底部。最后我们只食用上面清澈的油,把底部的油渣倒掉。
吃剩油也有注意事项:第一要低温,不可以再用于高温烹调;第二存放好,要用棕色瓶装油存放在干燥阴凉处;第三要尽快吃,毕竟是用过一次的油,不可以再存放太久,容易氧化变质。
1、拌凉菜时,可以直接将剩油代替芝麻香油。味道很不错呢。
2、当制作烩面时,可以用剩油,不仅用量少,而且还能将剩油使用完。
3、家里蒸馒头或花馍时,通常会在底部涂抹油,防止面粘在蒸屉上。这时剩油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4、如果准备包饺子、捏包子时,可以用剩油来和馅, 因为饺子和包子的最高加热温度不会超过100℃,符合我们的基本原则。
总之,吃油是一门学问。科学合理的吃油,不仅有助于控制肥胖,还可以预防高血脂、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