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外高端食用油招商网 > 食用油新闻
文章搜索:  
荆州棉花收购旺季不“旺”
2014-10-30
       金秋十月棉花白,今年棉花市场的氛围却异于往年。棉价降到冰点,棉农惜售,棉企慎收,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观望。为防止出现区域性卖棉难,做到“钱等棉”,在湖北省荆州市,农发行荆州分行营业部已于国庆节前发放铺底资金700万元,支持辖区棉企收购籽棉430万公斤,而去年此时已投放3700万元,收购量同比减少400万公斤。   “棉花还种不种?”荆州世代务农的老朱近两年担忧的问题,在内地棉产区的棉农中非常普遍。   以老朱所在的棉花产区荆州岑河地区为例,撇开人力不说,近几年种子、肥料、农药价格上涨,也提高了棉花种植的成本。“棉花种子价格贵,几十块钱一两。由于抗虫棉只抗棉铃虫,其他虫害还是不少,几天就要打一遍药。”每亩棉田的种子、农药、肥料成本、人工费大概1500元,按亩产500斤籽棉每斤3元算,毛收益1500元,农民也只能保本。种棉无利润,直接导致棉农种棉意愿下降。   10月下旬,笔者走访沙市区岑河镇惟一的一家400型棉花加工厂,发现院落内空空荡荡,籽棉收购量很小,气氛格外冷清,见不到往年如火如荼的收购景象。   “收还是不收?”岑河镇西湖公司面临着同样艰难的抉择。纺织厂报价持续走低,棉企也不敢盲目收购,很多企业打算今年保本经营,明年可能赴疆淘金或者转做粮食贸易。荆州市岑河镇是传统棉产区,但今年棉农种棉意向下降,许多棉田改种粮食、蔬菜等其他作物。岑河镇棉花种植面积1万多亩,亩产550公斤,农发行给予棉企的铺底资金已于国庆前到位,却迟迟收不到棉花。   笔者在荆州区弥市镇也看到,许多农户都有不少的棉花堆放在家里,收购节奏快的棉企一天最多也只能收购5万公斤籽棉,与往年一天20万公斤的收购量不可同日而语。棉农惜售心理严重,棉花市场有价无市,其结果很可能是集中售卖,导致棉花售价更低。   据悉,导致今年收购缓慢的原因有三:一是新花上市比往年推迟一个月;二是由于种棉成本高和棉花价格下降,棉花种植面积减少50%左右;三是目前籽棉价格低于棉农心理预期,湖北省棉花直补政策细则未出台前,棉农唯恐自己卖出的价格低于平均价格,导致少拿补贴,即便企业愿意担风险,棉农也会惜售。   “目前棉企和棉农处于僵持阶段,我们是通过二次结账的方式才能收得进棉花,先随行就市,细则出台后再把补贴返给棉农。”一位棉企负责人表示。   取消棉花收储以后,棉价以市场为主导,棉企利用国家政策赚大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想在市场立足,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采取多布点、广撒网的方式多收籽棉,严把质量关,做好与下游纺织厂的协调沟通,每吨只要有300~500元净利润就可以进行销售。作为农发行来说,需要做的就是为棉企做好资金供应,引导棉企做实棉花收购工作,避免出现区域性卖棉难。

更多行业动态|国际市场|粮油价格行情|食用油期指|粮油发展行业趋势>>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图文来自于互联网,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务必核实,风险自负。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内容及图片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网会尽快删除。